广安华图教育

您当前位置:公务员考试网 > 广安人事考试网 > 考试快讯 > 未来教育怎么办 ——东西方大学校长对话教育的未来

未来教育怎么办 ——东西方大学校长对话教育的未来

2017-05-29 18:48:37 广安华图教育 加备考QQ群 加微信领资料 APP模考刷题 文章来源:半月谈网

【导读】华图广安华图考试网同步半月谈网发布:未来教育怎么办 ——东西方大学校长对话教育的未来,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!如有疑问请加【2020广安考试交流群汇总】 ,更多资讯请关注四川华图微信公众号(schuatu),广安公务员/事业单位/教师培训咨询微信客服:点击查看,微博:@四川华图

未来教育怎么办 ——东西方大学校长对话教育的未来

中西教育孰优孰劣,要不要出国深造?大学是教智慧还是教知识?毕业即失业,年轻人最应该学会什么本领?今年3月,博鳌亚洲论坛召开。来自世界各国顶级学府的校长、教授们,连续7年参加博鳌亚洲论坛讨论教育话题,主题时为“未来的教育”,时为“教育的未来”,有时又讨论“就业与教育”“教育的真谛与症结”,共同寻找培养未来优秀人才的好办法。

中西方教育谁更好?

有人说“中国教育出匠人,外国教育出大师”,近年来,诟病中国教育满堂灌、灭杀个性之声不绝于耳,送孩子出国留学已成风潮。中西教育究竟差在哪?要不要送孩子去留学?

早在2011年,专家们就用一组组数字说明,中国十分缺乏复合型、创新型人才,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,并将此归咎于全阶段灌输式教育模式。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用“工业化”这个词来形容过去几十年中国的教育方式。他说,在投入不足的情况下,这是最有效率的人才培养方式。

相比于前些年中国教育界的“信心不足”,西方教育管理者的看法似乎更为审慎。

美国杜克大学校长布罗德海德认为,任何一个国家都认为别的国家有一个更好的教育体系,其实并非如此。美国对自己的教育体系非常担忧,认为中国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成就很高,但是中国高等教育界却对自己没有太多信心。事实上,中西方教育是有长有短,两者之间应取长补短。

耶鲁大学校长苏必德说,中西方思考方式不同,东亚学生看问题更整体、更抽象,而西方人思考方式更具体,这正是亚里士多德和孔子之间的差别。

“中西方教育有差异,并不说明谁比谁更好。”美中合作发展委员会执行主席李建生认为,差异是由经济发展阶段不同造成的。多年来,美国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把创新当成重要的教育方案,但美国学生在掌握知识上,与中国相比就比较弱。美国的舆论也在讨论,如果美国不及时改变教育方案,将来定会输给中国。

除了西方教育界的加油鼓劲儿,中国高校领导者的认识也逐渐觉醒。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透露,清华将联合亚洲15所最好的大学,成立亚洲大学联盟,促进亚洲大学之间交流与合作,共同培养面向未来的杰出人才,共同探讨亚洲大学的办学理念,提升亚洲大学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的话语权。邱勇说,英国已将上海小学1到6年级的数学教材翻译过去,今年秋季起,英国一批小学将使用上海的数学教材。

中国教育界渐趋理性的认识,既来自教育投入的不断提高,也来自日益频繁的中西教育交流。姜斯宪说,中国一流大学的生均经费不断提升,由40年前只占世界一流大学1/30或1/20,提升至目前的1/3到1/2左右。上海交大60%的老师受过良好的海外教育,包括有一段时间在海外做合作研究,或者取得海外的博士学位。近40%的学生在本科阶段有到海外学习一年或两年的经历。

“东西方教育思想之间应该相互学习。”姜斯宪认为,融合已是大势所趋。苏必德与姜斯宪的想法不谋而合,耶鲁已在尝试与中国、新加坡合作办学成立分校,用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教育方式培养未来的领袖。

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赞同苏必德跨文化教育的做法,但他同时指出,跨文化不仅指跨国,跨专业、跨学校、跨年龄都很重要。在国内大学,“跨”还面临很多障碍,比如同专业学生大多住在一起,选择自己原来学校直升研究生的比例也过高等。

大学应该教什么?

近些年,企业诟病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市场“供销脱节”,就业一时成了大学教育的指挥棒,但人们同时在思考:到底是大学引导企业,还是企业改变大学?

经济发展需要人才,人才培养仰仗教育。“所有经济体的未来都取决于我们现在培育的下一代。”悉尼大学校长、澳大利亚大学校长委员会主席Barney Glover说。

“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,很大程度上是集中在高等教育人才推动的基础之上,高素质人才的火花碰撞能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,在美国这种表现十分明显。”布罗德海德说。

大学教育重任在肩,然而,各国教育界面对就业压力,似乎都有些走偏。Barney Glover忧心忡忡地指出,中美澳的大学教育都存在风险,过多注重知识学习,而不是怎么去思考。“他们代表未来的领导,大学最大的挑战是怎么培养思想家。”

怎样培养思想家?杨斌认为,好的大学教育应该学会“留白”,给学生时间和空间,允许学生犯错。他说,中国大学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太拥挤,专业建设者想把新知识都充实到课程中去,校园生活就被挤压掉了。

麻省理工学院执行校长Eric Grimson很赞成杨斌的看法,他说,麻省理工的很多教学来自课堂之外,比如讲话的艺术、如何讨论谈判、怎样打造团队、如何创意思维。马云公司的二把手曾告诉他,在耶鲁大学求学时,最有价值的一堂课是爵士乐,爵士乐让他学到了怎样更好地倾听,团队协作,怎样从无到有地创作,怎么即兴发挥。

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所长饶毅认为,中国教育一个重大缺陷,是没有教会学生“发现自己”的能力,包括上大学选专业,“选经济或金融,是因为爹妈觉得毕业能赚钱。”尽管中国的大学努力增强个性化教学,但好老师都去搞研究了,要做好个性化教学和创造性思维的教育,需要有相当多高水平的老师站到讲台上。

美国威廉姆斯学院院长Adam Falk说,科技飞速发展,学习专业知识的收益越来越小,大学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教育学生拥有全球视野,培养宽泛的才能,如果单单只教专业知识,这样的学生在将来会显得知识匮乏。

毕业即失业,大学怎么面对科技进步?

“未来40%的工作岗位都会消失,教育界不得不在变革中调整自己的脚步。”Barney Glover指出,技术进步不断颠覆着传统工业和岗位布局,全球的教育面临挑战。

现在已有很多岗位被机器人取代。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李剑阁提到,高盛500个分析员如今只剩下2个,摩根大通过去需要30多小时的金融数据计算,现在几秒钟就能完成。从事医学研究的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认为,机器人在某些领域做的手术比人要好,随着信息采集技术和综合信息分析能力的发展,望闻问切的中医功夫,机器人都有可能掌握。

“未来甚至可能会有一批大学消失。”韩国首尔传媒大学校长朴承哲说,刷屏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将媒体工具视为身体的一部分,教育界需要快速学习以适应时代变化,未来10年50%的大学可能消失。朴承哲充满危机感地说,尽管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提高学生思考和讨论能力,但“我们应该有新教学方法,而不是仅限于面对面书本的学习,因为课本未来可能都会不存在了”。

面对危机,各国大学也纷纷开始改革。布罗德海德认为,大学传授的不应是一项具体的技能,而应该是找到解决办法的能力,以便随时应对各种困难。香港科技大学校长陈繁昌也说:“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持生计,而是为了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能力不断追求。”

新技术对教育带来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,但新技术暂时还只是大学教育的补充,一方面要使其为教学所用,另一方面教育者更应该发挥面对面教学的独特优势。“人与机器不同,人最重要的是情感、想象力和价值取向,这些是机器人难以取代的。”邱勇说,用“言传身教”的教师功能定位来分析,机器人极有可能取代教师的“言传”功能,但“身教”功能无法取代。

校长们一致强调,教育需要温度,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、创新性思维的能力仍需要面对面引导。“未来的教育首先是科技化,其次是改进教学方法,增加更多师生的互动,同时进一步增强基础知识的教学。”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校长是永骏说。



    以上是未来教育怎么办 ——东西方大学校长对话教育的未来的全部内容,更多内容尽在广安华图教育:http://guangan.huatu.com/

(编辑:广安华图)